校企合作能走多遠?
- 時間:2011-10-08作者:Admin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聯世紀班”用行動亮出答案
九月的揚州,秋高氣爽,氣候宜人。位于揚州市華揚西路上的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內歡迎2011屆新生的橫幅高掛,標語隨處可見。就在大家正忙著迎接新生時,建筑工程系里卻有51名學生提前半年完成了大學所有課程,馬上就要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了。不是這些學生走了“后門”提前完成了學業,而是他們幸運地成為了集團公司與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合辦的“中聯世紀班”的一份子,根據校企雙方的約定,才有了他們的提前頂崗實習。
對于這樣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少人提出質疑,能達到預期效果嗎?這種合作模式能走多遠?帶著大家的疑問,記者探訪了這個“特殊集體”背后的兩大合作方。校企雙方付出的努力和推出的一系列舉措,拉直了記者心中的“?”。
領導重視:奠定了校企合作的基礎
領導重視,擺上位置,是做好任何工作的重要前提。集團公司與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成功合作要得益于雙方領導的重視。
高層的會晤給“中聯世紀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校企合作的基礎!
目標一致:打造建筑工程“實用型”人才
近年來,國內部分高校在教學中由于重理論輕實踐,出現了大學生畢業后不能馬上進入角色的尷尬局面。“中聯世紀班”成立之初,校企領導目標一致,就如何讓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形成有機結合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將雙方意見落到實處,
為讓“中聯世紀班”的學生了解更多的施工現場知識,學院及時聘請集團公司施工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領導給學生上課。
“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是集團公司與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的目標。為此,校企雙方采取了互聘的方式來加強交流,集團公司董事長花世華、總經理李義、副總經理張朝輝、康建和總工程師閆立被學院聘為名譽教授,這些名譽教授將不定期到學院為學生講解施工案例,傳授項目管理經驗,努力將“中聯世紀班”學生打造成建筑工程方面的“實用型”人才。
教學靈活:合理安排學生上課時間
“中聯世紀班”如何才能獨具特色?如何才能切合實際?集團公司與學院多次協商、溝通,最后達成了共識:“調整上課時間,把暑假充分利用起來組織學生上課,縮短學生在校時間,延長學生實習時間。”
8月的揚州,酷暑難當。正當其他學子盡情享受假期時,“中聯世紀班”的51名學生卻冒著酷暑繼續上課。當然,在這里更值得尊敬的還是那些辛勤的老師,他們放棄了假期,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為“中聯世紀班”的學生上課,傳授知識;集團公司也按照當初的約定,及時送來了上課所需的費用及老師的講課補助。
在中國,大家的潛意識里只有金秋十月才是收獲的季節,但對于“中聯世紀班”的51名學生來說,這個9月同樣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尤其是
這是一種全新的合作嘗試,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探索,這是一種三方均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