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保障房開工5萬套任務提前完成
- 時間:2018-11-27作者:何小芳
地處東四環百子灣這樣的位置,由建筑大師馬巖松操刀設計,形如“漂浮的城市公園”……這些亮點讓百子灣公租房小區還沒建成就備受期待。11月初,百子灣項目的3600多套公租房正式啟動配租,瞬間引來大批申請人登記。
供應量增加、品質提升,百子灣公租房成為北京保障房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日前從市住建委獲悉,截至10月底,全市保障房新開工50041套,啟動公租房分配2.1萬套(戶),全市棚戶區改造2.61萬戶,提前兩個月完成今年保障房建設分配和棚戶區改造實事任務。
審批過程提速:
保障房建設有了綠色通道
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了未來5年北京要新供應各類住房150萬套以上。其中,政策性住房總量就達100萬套以上。細分來看,這些“政策性住房”中包含了約30萬套保障房、25萬套共有產權房和50萬套租賃房(主要通過集體土地建設)。
“供應量如此大,開工建設也時間緊、任務重,按照以往的審批流程難以完成建設任務,必須深化審批手續改革,加快推進建設供應。”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直言。
為此,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近日進一步完善優化包括保障房在內的政策性住房建設審批政策措施,建立了審批綠色通道,發改、規劃國土、住房等部門按照行業管理分階段綜合協調、并聯辦理、實時流轉、信息共享,實現各行政審批無縫銜接、便捷高效。
此外,北京市保障房項目已全部納入“一會三函”投資審批改革試點,項目開工前手續辦理減少到立項、規劃設計、施工登記三個主要環節,大大縮短了辦理時限。今年,本市又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系列配套政策,屬于社會投資的保障房項目可以按照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納入全市“多規合一”平臺進行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多部門綜合研究。
這樣一來,北京市保障房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來自市住建委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市保障房新開工50041套,完成市政府確定的全年建設5萬套實事任務的100%;全市棚戶區改造2.61萬戶,完成市政府2.36萬戶實事任務的111%,其中遠郊區改造0.96萬戶、完成全年任務的117%。
加快租賃供應:
6個集體土地租賃房項目開工
租賃是今年住房市場的熱門話題。如何通過公租房、集體土地租賃房來穩定上班族焦慮的心?
“再也沒遇到剛住幾個月房東就來收房、趕人,也沒有發生合同沒到期就要漲租的問題。”
徐女士住進常營匯鴻家園項目一年多,這是公租房給她最強烈的感受。她租下來的40多平方米的戶型月租金不到2000元,一次性租下來3年,便宜又穩定。
為此,本市進一步加快公租房配租。截至10月,已啟動公租房分配2.1萬套(戶),完成全年分配公租房1.5萬套(戶)實事任務的140%。
針對不同區域,公租房的配租也有不同的舉措。這位負責人介紹,在“三城一區”及產業園區周邊以滿足就業人口需求為主,在核心區實現與疏解、拆違和直管公房騰退相結合,實現一房多用。同時,結合城市戰略功能定位,加強公租房精準分配,面向城市運行和服務保障人員、高校青年教師等進行了專項配租。
此外,截至10月底,今年通過園區人才配租、社會單位集體租賃和“新北京人”專項配租等各種渠道,為非京籍家庭配租公租房2100套,已累計配租1.5萬套。
除此之外,集體土地租賃房也將成為解決租房難題的“大招”。去年,本市共確定了39個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建設用地面積203.9公頃。目前,已有豐臺區成壽寺、石景山區古城、八寶山、五里坨、海淀東升鄉、通州大稿村6個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實現開工,可提供房源約4500套,另有昌平區海鶄落和順義區楊鎮兩個項目已基本建成,可提供房源2600套,其它項目也正在加緊推進中,將盡快形成房源有效供應。
建設品質提升:
入住前開放購房人“挑毛病”
“這種戶型采光條件不太好,建議你們再拿回去改改!”北京市一處共有產權房項目設計師介紹完項目方案,臺下的專家已經在方案上勾勾畫畫了好幾處。數小時討論后,專家們要求:這個項目的方案要“退回”重改。
這是北京市每個保障房項目在設計環節都要經歷的專業審查關。與此同時,項目的試錯樣板間、工藝樣板間、成品樣板間都是“硬杠杠”建設,“成品樣板間”經專家審查后向社會開放,公開展示裝修菜單內容,還要保留至交房后六個月。通過“所見即所得”的方式,也更方便購房人直觀了解裝修內容,監督裝修的實際執行情況。
此外,北京市還要求在正式交房一個月前由開發建設單位組織現場開放日,邀請購房人分戶檢查建筑裝修質量,讓購房人充分挑毛病,開發建設單位及時整改后方可正式交房。
此外,針對今年下半年媒體報道的公租房出現的一些違規轉租行為,北京市再度加大對公租房的后期監管力度。除了人防手段外,公租房后期管理也正推進“技防”手段應用,加強動態監管。目前,全市已安裝人臉識別公租房項目共計55個,其中11個項目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