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力度
- 時間:2020-02-20作者:新浪地產
2月19日,央行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稱,展望未來一段時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持續時間和規模都有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但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內外經濟都處于調整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物價形勢總體可控,通脹預期基本平穩,對未來變化需持續觀察。
談及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
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增強調控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精準把握好調控的度,加強預期引導,維護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正常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推動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拓寬永續債投資主體,分散風險。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防范社會信用收縮風險。
二是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力度。
要求主要全國性銀行和10個重點省(市)地方法人銀行充分用好專項再貸款,快速精準地將資金用于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企業。對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的生產、運輸和銷售重點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支持金融機構向名單內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加強與有關醫院、醫療科研單位和相關企業的服務對接,提供足額信貸資源。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遇困難的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強化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金融服務,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
三是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進一步完善“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框架,建立健全銀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的長效機制。運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和制造業的信貸支持。督促銀行降低貸款附加費用,確保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下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加強政策協調,促進金融要素流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推動金融支持與產業扶貧融合發展,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研究出臺商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辦法,進一步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優化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做好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農民工等群體金融服務。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四是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完善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促進銀行積極有序運用LPR定價,轉變傳統定價思維,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為基于實需原則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的財務理念,以鎖定外匯成本、降低生產經營不確定性為目的,通過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礎設施,支持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
五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方面的作用。
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債券融資,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統一,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范和處置機制。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統籌監管與互聯互通,推進托管行與交易報告庫建設,確保金融市場整體穩定和安全高效運行。積極穩妥推動債券市場制度性、系統性開放,引入更多中長期投資者。
六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繼續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體系,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作用。持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規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與管理層關系,完善經營授權制度,形成有效的決策、執行、制衡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七是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領導下,在鞏固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基礎上,不斷提高風險應對的全局性和前瞻性,繼續做好重點領域高風險機構的“精準拆彈”工作。進一步厘清各方職責邊界,壓實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地方政府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維穩第一責任、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責任和人民銀行最后貸款人責任,堅決防范道德風險。著力推動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建設,用改革的辦法推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