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收:發力之年舉步維艱
- 時間:2013-04-15作者:Admin
房地產稅收:發力之年舉步維艱
亦實亦虛的“國五條”細則令房地產行業的稅收問題再度成為焦點。
“房地產行業共涉及11種稅(費),但有5種是僅針對該行業征收的,即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和契稅(下稱五稅)。”首都經貿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管理系主任趙秀池表示。
十年,我國房地產五稅從900多億元漲至1.01萬億元,其中的土地增值稅更是從37.3億元漲至2718.8億元。一邊是暴漲的五稅,一邊是壓力漸大的地方財政。有關專家表示,房地產稅收對財政的貢獻越來越大,但非稅收入占比過高卻增加了財政收入的不穩定因素,亟須在房地產土地出讓制度和稅收體制等方面作出變革。
財政總收入“主打稅”地位趨穩
記者了解到,2012年房地產五稅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占地方財政收入的16.6%,創歷史新高,而土地出讓金收入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卻下降了7個百分點。在五稅中,房產稅所占比重呈遞減趨勢,從2000年的46.5%降至2012年的13.55%,而土地增值稅則從2003年的37.3億元飆升至2012年的2718.8億元,增長7289%,占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也從0.19%上升至2.7%。
亞太城市房地產業協會會長謝逸楓認為,房地產稅收已經成為財政總稅收的主要來源,對財政的貢獻逐漸加大。去年全國房地產稅收在財政總稅收中的占比達10.73%,為世界最高。在過去5年的調控中,五稅收入不僅沒有下降,而且有所增加,一方面是因為政府不斷調整稅收方向和增加稅收手段,另一方面是因為每年房價上漲與商品房成交量不斷增長。
土地財政何去何從
如前所述,房地產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已達16.6%,而土地出讓金收入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卻下降了7個百分點。“土地增值稅大增與土地出讓金下降,說明政府加強了土地增值稅的征繳工作,房地產稅收比例越來越高,土地市場受到調控的影響較大。”謝逸楓指出。
趙秀池則表示,土地增值稅的征收對象涉及房地產開發商和房地產交易對象,土地增值稅的增加取決于土地與住房的交易量、地價與房價的變動。去年土地增值稅大增主要是由住房交易量增加與房價上漲引起的。國土資源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為2.69萬億元,低于2011年的3.15萬億元,與2010年的2.7萬億元基本持平。“土地出讓金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土地交易量和土地出讓價格的變化。去年土地出讓金下降主要是因為限購、限貸等嚴厲調控政策的出臺,一些樓盤銷售困難,開發商對房地產市場的盈利預期下降,不敢高價接盤,導致部分土地流拍,地價下降。”她說。
在土地財政降溫的同時,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平衡問題也越發嚴重。公開資料顯示,約42%的地方債務已于2012年底到期,53%的地方債務將于2013年底前到期。謝逸楓指出,非稅收入占比過高增加了財政收入的不穩定因素,政府債務風險將在近兩年集中體現,再加上新“國五條”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那么地方財政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趙秀池認為,目前五稅和土地出讓金約占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土地財政收入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短期內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土地是有限的、稀缺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地方政府“以地生財”的短期行為是不可持續的,2012年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下降就已經說明了問題。因此,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壓力將越來越大。
房地產稅制還需“文火細煲”
記者了解到,2012年房地產行業的銷售額是6.4萬億元,繳納契稅2874億元,房產稅1372億元,營業稅4051億元,土地增值稅2719億元,繳稅合計約1.1萬億元。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03年全國稅收總收入為2萬億元,2012年為10.06萬億元,十年間增長了4倍,其中房地產行業稅收收入增速遠超過稅收總收入增速。
對此,謝逸楓指出:“從我國現行稅制看,主要存在內外稅制不統一、重復征稅、稅基窄、規模小、計稅依據不合理等問題。另外,我國的財產評估制度和財產登記制度也不健全,加上房產、土地、戶籍等有關管理部門與稅務機關的協作配合不夠,影響了稅收征管的力度,造成房地產稅收收入的流失。”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收體系。第一,建立公正的房地產土地出讓制度。改革土地出讓方式,在堅持‘招拍掛’制度的前提下,明確對企業資質要求、土地用途、規劃方案及有關配套指標的公示要求,合理確定標底價格,甚至是零底價起拍,以防地方政府人為抬高地價。改革土地出讓金制度,將土地出讓金與房產稅進行合并,實行逐年征收的方式。第二,建立健康的房地產稅收體制。具體來說,就是將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及土地閑置費合并為房地產稅,由房地產所有者和使用人繳納,按年征收,分期上繳,這樣更為合理,也更有利于降低房價。”謝逸楓說。
來自:中國建筑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