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查房是高房價的噩耗
- 時間:2014-07-19作者:Admin
國土資源部正計劃將《不動產登記條例》送審稿上報給國務院,“依法以人查房”已被寫進條例,全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實現互通互享更是“板上釘釘”。
筆者認為,不動產登記制度的主要作用是,記載法律意義上的物權狀態,明晰不動產所有權歸屬,保護公民財產合法所有權,提高不動產交易效率。結合目前中國的經濟政治現狀,其派生出來了三個附帶作用:一是反腐敗;二是平抑高房價;三是為房產稅推出奠定基礎。
根據報道分析,實行互通互享是《不動產登記條例》送審稿亮點之一。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不動產登記條例,不僅僅是對多種不動產的記錄和登記,更與婚姻登記信息等系統“并軌”和“共享”,將來必將與官員財產登記公開系統互通。《不動產登記條例》第73條顯示:“地方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不動產登記信息化建設,與同級有關部門實行不動產審批、交易和登記信息的互通互享。國土資源、公安、民政、稅務、工商、金融等主管部門應當實現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互享。”這就將《不動產登記條例》的作用放大了,使其意義更加廣闊。
“以人查房”得以明確是最大的亮點。這在保護個人財產安全,理清個人不動產權屬外,必將是目前高房價頑癥的噩耗。中國的高房價除了市場經濟因素,即:投機投資需求過旺,開發商捂盤惜售,地方政府拼命推高地價,以及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房地產利益群體大肆忽悠、抬高房價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官員以權謀私、收受賄賂,大量囤積房產。從已經查處的腐敗官員看,幾乎都有兩大特點:一是都包有二奶三奶等,二是手中都握有大量房產。
依法以人查房寫進《不動產登記條例》,就預示著未來無論是執法機構,還是團體個人都依法有權查詢官員包括房產在內不動產狀況。這對收受大量房產的腐敗官員的震懾作用是巨大的。這必將引發新一輪官員房產拋售潮。這樣的局面已經得以呈現,5月28日,通過調查北京存量房市場,發現網絡出現大量“官員拋售300萬以上的房屋”信息,多數以低價拋售。官員恐慌性拋售房產將愈演愈烈,這將促進未來房地產市場新房、二手房、租賃市場的有效供應量,從而促進新建、二手房以及房租的較大幅度下降。
同時,《不動產登記條例》送審稿提交給國務院法制辦后,國土部官員預計,該條例最晚會在今年年底出臺。這樣的話,從現在到年底將可能是官員拋售房產的集中潮,市場供給將會大幅度增加,對房價的平抑效應將更加明顯。由于留給官員的時間僅有半年多一點,將迫使官員在權衡腐敗劣跡敗露與盡快出售房產二者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從而出現降價甚至低價出售房產。這都對高房價帶來不小影響。
在強調《不動產登記條例》旨在保護公民財產合法所有權的根本作用基礎上,不妨讓其起到另一個一箭雙雕之效果,即:促進官員廉潔從政、肩負反腐敗與促進房價理性回歸的雙重作用。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遲早要推行,勢不可擋。筆者建議,以《不動產登記條例》為平臺,將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向前推進一步。不妨在不動產登記、查詢上實行雙軌制:對官員(副處級以上)不動產公開查詢信息,實行面向社會完全公開無條件查詢。使得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建設,借助不動產登記平臺先行走一步。這既能夠起到推進官員財產公開工作,又能夠平抑高房價。而對于普通民眾實行依法有條件查詢不動產信息制度,如果不是交易對方,則不應允許公開查詢。
總之,不動產登記制度是合法財產的保護神,是非法財產的攔路虎,是高房價的噩耗,是貪官的噩夢!
來自:中國建筑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