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震中“樓堅強”:隔震建筑蘆山縣人民醫院
- 時間:2013-04-24作者:Admin
安然度過“4·20”蘆山地震的蘆山縣人民醫院已然成為“樓堅強”的代言人。它的秘密在于地基部分的“彈簧緩沖”。
按照建筑術語,這樣的構造屬于隔震建筑。昨晚,身在蘆山的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結構工程師苗啟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天最大收獲是看到我國第一棟經過地震考驗的隔震建筑。”
和慈善捐助一樣,建筑安全是震后公眾關注的另一個焦點。目前,由于災區建筑存在年代、屬性等方面的不同,損毀程度不一的背后是否存在質量因素尚待調查。
和蘆山縣人民醫院相對比的是,一張蘆山縣隆興中心校墻體坍塌嚴重的照片引發關注。但在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看來,這并不意味著后者存在“豆腐渣工程”,只是其采用了不同于隔震技術的抗震結構。
本報記者在蘆山縣老城區看到,當地多為老舊建筑,從外觀上就能看到大量房屋破損,有的老式磚木結構房屋整體垮塌。新城區的一些房屋則損而不倒。目前,中國地震局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住建部”)共同組成的房屋危險性鑒定和震損評估專家組,已經開始對雅安市醫院等重要公共建筑開展建筑物危險性鑒定工作。
損與不損之辨
站在老城區的街道上,余震不斷,本報記者發現,一些老建筑搖搖欲墜。
而新城區的房屋大多是近10年以來修建的,外觀上無明顯破壞跡象,但有當地人告訴本報記者,有些房屋內能看到嚴重的墻體開裂。當本報記者從蘆山縣城區前往同樣受災嚴重的龍門鄉時發現,沿途房屋多有損毀,有的甚至整棟坍塌。
中科院21日的遙感評估則顯示,一度成為“孤島”的寶興縣城建筑物損毀率逾60%。根據評估,當地損毀建筑主要表現為局部受損和屋頂塌陷,多為老舊民房和簡易工棚;學校、政府部門建筑未發現明顯倒塌現象。
22日上午,中國地震局和住建部組織的專家分別在雅安市市區和蘆山縣兩地,開展中小學校舍的危險性鑒定工作。據初步情況分析,雅安市市區大多數中小學校舍破壞情況不大,具備復課條件。蘆山縣中小學校舍的危險性鑒定工作還在進行。
連日來最吸引眼球的不是學校,而是醫院。微博上一組照片對比了損毀嚴重僅保留建筑框架的蘆山縣隆興中心校和外觀完整且受損較小的蘆山縣人民醫院主樓震后情況。
苗啟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評估了蘆山縣人民醫院主樓的隔震效果,他用“非常好”來形容。他稱,自己所在的應急組鑒定了災區四座醫院,大多完好,馬上可以投入使用。
而對于隆興中心校,苗啟松稱,部分網友的質疑實屬冤枉,“隆興中心校是抗震結構,破壞符合預期。人民醫院是隔震結構,不應該有毀壞。國家應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推廣隔震技術,特別是醫院、學校都應該采用隔震技術。”
其他結構工程師及建筑隔震的業內人士證實了苗啟松的判斷。他們認為,兩幅圖片呈現的建筑受損差別不是建筑施工質量或援建方的差別,而是結構形式的區別。
專家稱,傳統抗震建筑在地震中也能基本保證人員安全,比如隆興中心校,結構主體未發生重大破壞,破壞部分為填充墻體及結構分縫處碰撞破壞。而像蘆山縣人民醫院主樓這樣的隔震建筑,同樣設防烈度要求下,能比普通抗震建筑多抗一級是正常的。
苗啟松告訴記者,與蘆山縣人民醫院主樓同一院子里的兩棟普通抗震房屋有較大損壞,隔墻破壞嚴重,需加固后才能使用。
新技術初探
“特別期望以此工程為契機,大力推動隔震建筑,尤其是學校、醫院建筑都應盡可能使用隔震建筑。”苗啟松說。
用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筑分院結構工程師徐珂的話來說,隔震相當于在建筑物下面做了一個彈簧,用這個彈簧把地震的作用給隔開,類似自行車車座下的彈簧作用。
“隔震是一種技術,而傳統抗震是靠結構的鞏固來對抗地震。”他告訴本報記者。
徐珂稱,一般抗震是指建筑靠本身的結構來抵抗地震的作用,如果無法抵抗,建筑會坍塌。比如蘆山的一些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講究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到了7度會產生一些破壞,震后修復還能用),相當于擦破了皮,超過7度到8度,就是大震不倒。
對此,徐珂稱,哪怕是能維持幾分鐘,人能夠逃出,從結構設計來講也是合格的。
徐珂說,對于震區的建筑,采用傳統抗震結構還是隔震結構,沒有特別規定。而隔震技術比普通正常的抗震技術的建筑造價要高10%~50%左右。
苗啟松告訴記者:“蘆山僅此一個隔震建筑(蘆山縣人民醫院),四川其他地方還有一些,云南省昆明機場航站樓是目前全球較大的隔震結構建筑。”
而日本因為全國范圍內都經常地震,抗震減災意識非常強,隔震以及減震結構的房屋非常多。
“中國無論是開發商還是普通民眾,認識不足,需求也沒有得到體現。”徐珂說,一些開發商做的隔震項目還是出于概念,為了提升品牌與名聲。具體做的時候,由于造價與投入的增加,很多項目就放棄了選用隔震結構。
專家稱,不同類別建筑有不同的抗震設防標準。按照建筑的重要性、保護的人員和財產情況,學校、醫院、養老院等特殊建筑,都要提高抗震等級。醫院、學校的等級要比普通住宅高。每提高一個抗震設防等級都意味著要增加投入,投入根據具體建筑情況會不同,增加10%~20%的投入都有可能。
徐珂說,一般情況下,若嚴格按照我國抗震標準做設計,按照國家施工標準做施工,抗震性能得到保障。倒塌的一般是農民自建房,或者是設計施工中的一些規定執行得不夠嚴格。
在做隔震項目的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人士盧夢超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在震區推廣隔震技術面臨的障礙除了新增建設成本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即設計技術如今已經到位,但施工、審查、監管等其他方面尚不成熟。
徐珂認為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國防震抗震等技術與措施有很大提高,官方的抗震規范也日趨完善。上述從事隔震項目的人士說,對學校和醫院等生命線建筑,尤其適合采用隔震設計。
來自:中國建筑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