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建筑 還需加固再加固
- 時間:2013-04-26作者:Admin
四川蘆山7級地震,舊屋倒塌尚在情理之中,然而,汶川大地震后按8級抗震標準重建的建筑也發生倒塌與損毀,令人震驚與詫異。在災區,建筑毀壞情形到底怎樣?在后方,建筑抗震標準執行得怎樣?本報特派記者與后方記者進行了多方采訪。
“站立的廢墟”內傷嚴重
“別看這房屋新得很,外表也沒什么異樣,但實際上已經是危房,不能住人了。”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寶興縣靈關鎮中壩村,村民舒正山指著自家剛建好半個月的三層新房說道。他將記者帶到房屋背后,“你看,這個房屋的地基已經錯位了。”記者看到,房屋地基一邊高一邊低,而在房屋內部,墻體折壓的痕跡非常明顯。
村民告訴記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房屋是上下晃動,影響不大;這次地震,房屋是橫向晃動,很多房子的地基和墻體都移位了。
記者對蘆山、寶興等災區采訪時均發現了這一現象:外表看房屋完好,實際上內傷嚴重。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說,這次地震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財產損失,房屋倒塌不多,但內部損毀嚴重,重災區95%以上的房屋不能用,被稱為“站立的廢墟”。
雖然倒塌的房屋以老房居多,但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建筑質量高低不一,出現的問題不少。蘆山縣總工會老大樓2008年被震倒,復建的新樓此次仍遭重創。墻體全是龜背紋,一樓廁所居然用竹竿撐著,隨時有可能倒塌。雅安市總工會負責人稱,恐怕震后又要再次復建了。蘆山中學也是汶川大地震后新建的,去年才投入使用。教學樓基本完好,但體育館損壞嚴重,屋頂整體塌陷。許多墻體倒掛在上面,只有幾根鋼筋拖著,大風吹來搖搖晃晃,沒有人敢從下面走。
天全中學校長高益貴給記者發來微信:天全雖然傷亡人數較少,但房屋損害嚴重!天中教學樓、實驗樓外表安然無恙,但墻體嚴重開裂,建設局檢查后認為暫時不能使用!高三僅有47天就要高考了,怎么辦啊!天中校舍也是在汶川大地震后重建的。
專家告訴記者,相比汶川大地震時很多房屋在地震發生時就倒塌,這次蘆山地震房屋并沒倒塌,在飛機遙感測像時一般難以辨別是否是危房,需要挨家挨戶查看后才能確定房屋損毀等級。但居民擔心,如果發生稍強的余震,房屋也有可能倒塌。
農民自建房抗震監管空白
專家提醒,莫匆忙對災區房屋倒塌下定論,嚴謹的表達應當在調查后作出。
“”建筑能抗幾級地震“,這個表述其實并不準確,”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陳忠范教授說,“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不同于地震震級。也就是說,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不代表能抗7級地震。這次蘆山地震震級為7級,但震中蘆山等地的地震烈度達到了9度。媒體籠統地說,蘆山建筑標準不抗7級地震,不夠準確,造成了公眾的誤解。”
“按現行的建筑抗震設防烈度計算,蘆山地震確實不至于造成房屋大量倒塌,但抗震等級還和結構體系和建筑高度有關,僅從設防烈度無法得知抗震等級。”陳忠范說。
輿論提出,中國的建筑抗震要向日本學習。中國的建筑抗震標準體系大約每十年修訂一次,每次修訂相關標準都將提高10%-15%以上。與日本相比,中國在技術水平、標準設置方面確實存在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主要和國家總體的經濟實力有關。“要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要提高施工、檢測等各項專業技術,更要嚴格執行相關制度。”
“即便是三級資質的建筑企業,也能建造抗震7級的房子。”江蘇圣通建設集團南京公司總經理余圣祥說,涉及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各種細化指標,配筋率、混凝土強度等級等,國家都有詳細的要求。嚴格按照施工要求,步步為營,達到國家標準,技術上沒有問題,“之所以具體的工程質量形形色色,甚至達不到標準,這與很多因素有關,比方說施工人員的素質、監理是否到位等。”
無論是汶川大地震還是蘆山地震,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農民自建房倒塌情況特別嚴重。省住建廳抗震辦喬鵬坦言,農民自建房的抗震監管是一個空白。不過在江蘇,有專門的部門在做引導,免費發放一些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圖集,供農民參考。
城市中存在大量達不到抗震設防要求的老舊建筑,對于這部分建筑,有的會伴隨舊城改造逐步拆遷,還有的近些年已通過各種辦法加固改造。但喬鵬透露說,加固成本較高,對于一些老舊建筑而言,與其加固還不如推倒重建。農村房屋加固問題更大,尤其是那些不在政府規劃點范圍的村落,水電設施缺乏,加固更是難上加難。
另據了解,房屋加固,除公房和單位用房操作相對容易外,目前普通居民用房加固主要還依靠居民的自覺自愿行為,而當前大多數居民對于房屋的抗震意識并不是太強。
重點建筑重點設防
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后,中國開始重視建筑物的抗震性能,1978年出現了最早的建筑物抗震規劃,而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根據不同地區的地質特點,設定不同的建筑物抗震等級要求。汶川大地震后,建設部修訂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其中最大的變化是,把學校、醫院、大型公共建筑等建筑工程的設防標準從“標準設防”調整為“重點設防”。目前,無論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對大震的抗擊能力都有所提高。
建筑抗震,相關單位都有責任。省地震局副局長張振亞介紹,房屋建筑的抗震指數,首先由地震部門提出設防要求。在地震部門給出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基礎上,相關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再據此進行建筑設計和施工,最后地震部門還將參加竣工驗收,以確保建筑物達到設防要求。
江蘇對房屋質量的監管一直十分嚴格,要求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各方責任主體必須按照工程標準推進工程,設立施工圖審查、抗震審查等監管機制。由于地質結構不同,在國家要求大框架下,江蘇各地設定的當地建筑物抗震標準也各有不同。喬鵬告訴記者,南京普通建筑是7度設防,相當于能抗擊5.5級的地震。設防等級定為7度意味著,遇到小震時,房屋不會出現損壞;遇到中震時,房屋可能出現輕微損壞,但可以修復;遇到大震時,雖然房屋損壞會較大,但能保證房屋不倒塌,減少人員傷亡。
而對于地處地震帶上的城市而言,設防要求相應也比較高。比如連云港(601008,股吧),當地從2012年1月起施行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大型公共設施在立項前必須出具抗震設防要求評價,即這個地方是否適合蓋樓、樓蓋多高合適等。
省質監站總工程師金孝權提醒說,主管部門加強監管是一方面,居民在裝修時也應注意不要改變房屋結構,尤其是磚混結構房屋,墻體絕對不能破壞,一旦改變建筑物的承重結構,將嚴重影響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上周,住建部在鄭州召開部分省市的抗震工作會議,醞釀出臺建筑物抗震設防條例,通過立法促使建筑物抗震性能達標,其中將會對相關責任進行設定,并出臺懲處舉措。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旦有了上位法的支撐,建筑質量偷工減料、抗震性能差的現象將有望減少。
來自:中國建筑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