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找土地 節約集約用資源
- 時間:2014-03-20作者:Admin
為了破解耕地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沈陽市于洪區以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全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新途徑,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模式。
向規劃要土地,用好“看得見”的資源。于洪區將全區土地劃分為優先、重點、限制、禁止建設區四個基本類別,實行總量管控,明確發展布局。
城市三環以內區域設立主城行政商務區和于洪新城經濟區;城市三環、四環之間設立于洪裝備制造經濟區、永安現代商貿經濟區、沈陽國際物流港經濟區、平羅灣新興產業經濟區;城市四環外設立北部現代農業經濟區,打造國家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基地。
向管理要土地,深挖“看不見”的資源。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看不見”的土地單位“畝產”是關鍵。于洪區嚴厲查處閑置浪費土地行為,杜絕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盡”;提高入區“門檻”,實行供地“五個不準入”;明確集群化發展思路,新入區項目全部納入20個產業園區發展,億元以下項目全部進入標準化廠房。以沈陽經濟區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建設為引領,創新實施“產城互動”,堅持“生產、學術、研發、展銷、居住”一體的發展模式。
向存量要土地,整合“用不上”的資源。于洪區充分挖潛農村存量建設用地資源,利用“增減掛鉤”等試點政策,對原本“用不上”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騰出了5000萬平方米發展空間。在全區啟動15處“于洪新居”項目建設,可節約存量用地50%以上。
向創新要土地,激活“低產出”的資源。經批準將200平方公里耕地保護區規劃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在不破壞耕地的基礎上,將建設成為以高科技示范型農業為主導,集都市休閑農業與高效農產品加工于一體的國家現代都市型農業示范區。同時,于洪區在遼寧省率先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并獲批省級綜合運營試點,促進土地向農業大戶流轉、向農事企業流轉。
來自:搜狐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