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12年04月苦盡甘來的幸福
p; .丁松華 光陰似箭,今年已經是我在中聯世紀的第三個“學期”了。從剛開始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到現在的親身體驗生活;從剛開始的游手好閑到現在的一份責任;從剛開始的懵懂無知到現在思路漸漸明晰。總而言之,每天過得很充實?! ∮浀脧膶W校畢業后來到工地,有人說:“這兒沒有星期天,這兒沒有外界的繁華,這兒沒有外界的流行,你懂那份辛苦嗎?”我笑著說:“年輕人應該鍛煉鍛煉。”于是我就從一名放線工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那時為了方便工作,避免扎堆作業,大家都是夜里放線。我承認當時我嘮叨過,但是嘮叨歸嘮叨,活總是要干的。不過時間久了,適應了、習慣了,大伙兒也就不像以前那般懶散了,各個竭盡全力,早點完成了早點休息。隨著經歷過一些繁瑣事,大伙兒也就慢慢懂得了,這不是任務,是責任。主體結構完工后,我們不再夜里行動了,下班后與同事們聊天:談工作,談事業,談生活,談感情。有時大伙聚一塊打桌球、乒乓球。那時總會感覺到苦盡甘來,沒嘗過苦哪會體會到甜。漸漸地我發現已經開始愛上這種生活,愛上了這里的人。 經過一年的鍛煉后,我被調去學習做資料及試驗。學習階段,每天了解現場施工工序及進度,幫忙整理資料,看書學習做資料,有材料進場,就填寫委托單,跟著前輩取樣送檢。雖然工序復雜,但是感覺每天過得很豐富、充實。工程圓滿交工了,我們滿載收獲奔赴下一站?,F在我獨立站在這個崗位上,雖說有時會很忙碌、有時會很煩心,但是出門眺望去年完工的那些高樓,心中滿懷激情,信念在心中,不管路有長,都要走好、走完?! ‰m說我們有點遠離正常的生活,但是誰都不會像我們在工地里生活的人一樣珍惜每一次的歡聲笑語,享受每一次成功的驕傲。因為我們是城市建設的開辟者。
25
2012年04月隨 想
張 平午夜夢回我的家鄉,那是心靈休憩的地方。當我背起行囊,揮別親人的淚光,火車早已掠過山崗。當我踏上北京的土壤,所有夢想就此起航。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水一般的奔放,火一般的信仰??v然孤單與我相向,但我不曾駐足觀望,沒有希望也要創造希望;縱然歷經人世滄桑,但我不曾迷失方向,折翼的翅膀,心也要飛翔;縱然在人海中左右搖晃,但我不曾感到迷茫,風雨過后,會有絢爛的陽光;縱然經受雪雨風霜,但我不曾淚流沮喪,血在燃燒,夢在遠方,我要挺起我的胸膛。我相信明天會有如火的高陽;我相信明天我會張開絢麗的翅膀;我相信明天會有屬于我的光芒;我相信明天會有屬于心的方向。就讓我懷揣千年的塵海蒼茫,撫平這些年的黯然神傷;就讓我揚起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仰,就此乘風破浪,無限遠航;就讓我吸取早春的力量,像風兒一樣,喚起百花齊放;就讓我滿懷萬里風云的志向,環宇縱橫,追逐屬于我的夢想。
25
2012年04月生命旅途
nbsp; .海 濤 有些詞語,聽起來就令人充滿遐思,比如遠方、比如旅行……電視廣告中出現這些詞語的時候,我的思緒總是禁不住有片刻的恍惚?! 』秀钡脑蚴?,電視中那絢爛的畫面,悠遠的意境,是和我無關的。于是,我勸解自己,那些都是廣告商為了推銷產品而臆造出來的虛假畫面,和真實的生活無關。去認識它們的唯一方式就是去旅行,放下所有的負累,隨一節車廂停停走走。但我始終沒有勇氣去踐行一次,因為我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已固定下來了,一切都有規律可循,我擔心打破這種規律之后就再也無法束縛自己的思想。換個說法是,我已經適應了眼下這種波瀾不驚的生活?! ∥艺J為,有意義的旅行是一個人的。只有在孤獨的意境中,山才是別處的山,水才是別處的水。如果心靈不能沉靜,哪一處的風景不生著一副雷同的面孔?旅行時的心情是無法與人分享的。也許,我想出去尋找的不是別處的風景,而是自己失落的心境?! ∮幸晃慌笥烟貏e迷戀旅行,常常用周末或假日四處游走。每一次歸來,他都要跟我講他剛去過的地方。他的話語仿佛沾染了那個地方的草葉風聲和溪水靈氣,說起來宛若神仙境地。因為沒有去過,我常常信以為真,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其實,我在這樣說的時候心里也明白,所謂的“有機會”,也許就是遙遙無期了?! ∮幸淮?,在上班的路上,我看著車窗外一幀幀閃過的畫面,忽然心中一動,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旅行?雖然路途短暫,雖然景色熟悉,但如果細心的話,你就會看到許多變幻的、讓人爽心的風景,比如路旁那些樹:春天,它們悄無聲息地發芽、含苞綻放;到了夏天,它們變得枝繁葉茂綠得醉心;秋天來了,它們的葉子一片片凋零下來,讓人心生一絲絲悲涼;冬天里,它們光禿禿地佇立道旁,孤獨的樹枝指向寂寥的天空…… 我們沒變,但自然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為什么不能夠嘗試改變一下自己,用心去感受身邊事物的每一絲變化呢?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有了這個感悟之后,從此每天上班的心情變得輕松、愉悅起來。出門前便會暗示自己:這是一場每天都重新開始的旅行。不過,我不是去尋找不同的景色,而是去尋找不同的自己。 (作者系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現為《渝西都市報》專副刊部編輯、記者。)
25
2012年04月生活中的五味雜陳
sp; . 李芳芳 忙碌的工作,繁瑣的生活,讓朋友、親人之間的聚會越來越少,人們依賴電話、網絡維系著彼此的聯系,談論的話題以簡單的問候開始,隨后便是滔滔不絕、沒完沒了的抱怨,例如: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順心、感情不美滿等等,委屈的言語透著對生活的種種無奈,QQ簽名和微博也隨之不斷地變換著。聽著那些疲憊的聲音,看著這些落寞的文字,我忽然想起當年那一張張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臉,那一顆顆對生活充滿激情、對世界無限渴望的心,還有那一句句緊密聯系、互助相扶的承諾,這些你們可曾記得? 總是習慣提前規劃好一輩子的路,可是我們似乎忘記了一輩子太長,一輩子的諾言太過于沉重,到最后又有多少事情是按照事先預想的發展。對于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稍有不如意就頓生悵然失落。可是一輩子也不過是由每一天堆積而成,與其費盡心力地勾劃不一定會實現的明天,不如努力地把今天過得精彩。 人這一輩子,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參與人世的百態,我們習慣了一帆風順,因而獨自面對風雨時,顯得那么舉足無措。其實我們只意識到現實的無情,卻忽略了早就該學會的堅強和擔當。 要對自己負責。自怨自艾、悲天憐人地過活,與樂觀積極、豁達待人的快樂生活你會選擇哪一個?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也許對于某個人、某些事你就是獨一無二、不可多得,不要因為遇到了一些挫折就開始退縮。酸甜苦辣咸,人生本就是五味雜陳,從未嘗過苦澀的滋味,又怎能體會甘甜。走過泥濘的道路,才能珍惜收獲“成功”的快樂。
23
2012年03月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現自身的價值。社會越是現代化,對人的這種要求就越強烈。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設者,對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只有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發揚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人們才能對人生的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切實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時時處處為人民著想、以人民利益為重;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始終對祖國和人民具有高度責任感,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當前,要營造團結友善的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就應教育引導人們自覺用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指引人生,把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繼續發揚光大,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創造人生價值?! 「梢恍袗垡恍小R恍芯恍械木礃I精神 雷鋒無論在哪里都能自覺服從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立足本職,忠于職守,勤勉敬業,精益求精,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ぷ鲗τ谖覀兠恳粋€人來說,不僅是謀生的手段和生活的組成部分,也是發揮自身才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祖國的富強、民族的繁榮,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盡其才、奮其志。把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我們做好工作,就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添磚加瓦,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鋪路搭橋。在新時期,改革開放為人才的健康成長和合理流動創造了良好環境,為個人施展才華和抱負提供了廣闊天地。我們應弘揚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把個人理想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把個人的選擇和社會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在具體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發揮積極作用,不負人民、不負時代?! ∑D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在雷鋒精神豐富的內涵中,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是一個重要方面?! ∑D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歷史和現實都表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成就偉業不可或缺的條件;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始終是激勵我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既要充分認識我國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也要清醒看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依然任重道遠。我們決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踏踏實實艱苦奮斗,老老實實勤儉創業,堅決反對貪圖享受、鋪張浪費,講排場、擺闊氣的不良風氣,尤其要反對慷國家之慨、揮霍奢侈的腐敗作風。 (節選自《人民日報》)
23
2012年03月成 長
bsp; . 朱綺倫 18歲之前,我站在成人而未成人的尾巴上,幻想著稚氣脫落之后的樣子,在每一個夜晚來臨的時候,默默的祈禱著成年的一夜長大。 19歲之前,我依稀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只是已經懂得了,青春如酒,成長正酣,所有美好的,都將被分享,所有錯誤的,都將被原諒,而所有不夠成熟的,都可以慢慢等待?! ?0歲之前,我已經學會回頭,學會感謝,學會忍讓,學會堅強,成長就是這樣,痛并快樂著。你得接受這個世界帶給你的所有傷害,然后無所謂懼的長大?! ?2歲的時候,我已經懂得了想要獲得就必須先有付出。學習以大人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已成人的眼光去衡量自身的社會價值?! 』仡^的時候,我看見我已經從落寞、張揚、不知所措、需要安慰的大一生活中走過。微笑,眼淚,一朵花一粒沙,走過的熟悉走廊,內心的固執追求,單純的堅貞夢想,皆是成長鋼琴譜中的短暫音符。我依稀堅定自己的理想,理想往往很簡單,但要實現卻要窮極一生。這些經歷像是緋紅的泥土,最終還會開出潔白的花朵,證明我和那些陪伴我的人一起走過?;匚兜氖瞧渲刑鹈赖倪^程。 這幾年里,我們就是這樣長大、蒼老,從時光的一端輾轉到時光的另一端,曾經,我一路狂奔,渴望在擁擠匆忙的人群里找到一個和我相似的面孔,她和我有相似的命運。我可以在她的身上看到自己命運的參照,何去何從,不再那么倉皇。我們就是在不斷的“練習”,“練習”承受,“練習”堅強,“練習”執著,“練習”思念,在重重復復高高低低的預熱中,找到自己應該走的方向,和要走的道路。 生命如潮洶涌,不管何時何地,我們都得朝前走。我一直喜歡下午的陽光。它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相信命運的寬厚和美好。我們終歸要長大,帶著一種無怨的心情悄悄地長大。愛也好,恨也好,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是多么值得開心的事情。牽過的手雖然分開了,卻和童年在一起。搬出的宿舍雖然空了,卻和友情在一起。熟悉的人雖然離開了,卻和記憶在一起。朋友,親人,老師,這些生命中注定出現的人,在既定的時間里闖入生活,離場的時候我卻舍不得說再見。我知道有一天我終將會離開,像風箏飛上很藍的天。所以我現在珍惜著眼前的一切,固執的拽著時光的衣角,只是為了多一秒也好,給我更多的記憶,更多的寵愛,更多的教導。期待在我離開校園的那天,我可以微笑著感謝,面向著陽光。
23
2012年03月那一群孩子
. 袁衛兵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爍的霓虹燈;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工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隨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扎下了根。于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麄儽称饡?,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墒菂s是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于這個年齡的負擔?! 》艑W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里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愿,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老人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后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我們愛你!”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m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 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成長?! √枏牡仄骄€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那一群孩子,終將會成為我們。
10
2012年02月張瀟:從培訓中心走出的培訓“達人”
并參與培訓。隨著培訓的陸續進行,張瀟舞臺上的主持也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集團許多大型活動由她擔任主持,近期舉辦的客戶聯誼會也由擔任。她的主持風格輕松自然,極具親和力,常常引人入勝。同樣,她出色地組織、安排培訓中的各個項目,也得到了集團領導的認可。 張瀟2009年從大學畢業,如大多數懷有夢想的人一樣,開始了自己的職場生涯,她選擇在中聯世紀這里起航。起初到中聯時,她從事的是大學所學專業,擔任法務部的法務專員。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其他方面更為突出的發光點漸漸地被領導發現,例如良好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工作時的耐心、親和力,人力資源經理康建十分欣賞,隨后她被調到了人力資源部。回憶起這一段時,她說,“我能到人力資源部,多虧了領導的知遇之恩,讓我找到了更適合我的位置和發展方向?!? 隨著董事長花世華提出的人才興企戰略,培訓呈現系統化、常態化。張瀟也因此得到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展示自己,她參與到了整個培訓過程中,從前期的策劃到組織再到安排,一系列的工作她都參與其中。自培訓中心成立以來,已經組織了大學生培訓、大學生入職培訓、商務培訓、財務培訓、技術培訓五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每次受訓人員都超過40人以上。由于前兩期的培訓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從第三期開始,組織安排培訓的相關事宜交由張瀟全權負責。 要想出色的舉辦規模如此之大的培訓,每個環節都顯得至關重要,如果一個環節出了錯,滿盤皆輸。對于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來說,的確是個考驗。培訓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訓現場,受訓學員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無法盡快適應并且投入到課堂,如果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培訓課程也就達不到培訓效果,培訓界把突破這種狀況叫做破冰。為了打造最佳的培訓現場,她把重點放在了游戲環節上,通過課前小游戲來實現,為此她也絞盡腦汁,平時通過參加活動、看書、看節目,希望能夠吸取當中好的經驗。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所參與的培訓幾乎每次的現場都異常熱烈。她的破冰技巧,也可以和專業的培訓師助理媲美。她頂住了壓力,也承受住了考驗。 對于自己的工作,她流露出來的更多的是感激之情,她說:“我能成功的組織活動,多虧了我們部門同事的大力協助,沒有他們的幫助,許多事情也是不能順利進行的。在培訓中,不僅是學員得到技能上的提升,我也學到了許多,學會放平心態,學會用空杯心態面對所有的事情,這也是培訓帶給我收獲?!?
10
2012年02月累并快樂著
會的大染缸中,我們這幫90后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有股不屈服的闖勁,可是我們慢慢地開始發現社會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由一開始的自以為我們滿腹的理論知識便可以無敵于天下,到被現實一步步的打擊,我們慢慢地認識自我的價值,開始放下自己高傲的身段,拋棄了以前的生活和膚淺簡單的認識,投入到真正工地生活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隨著時間推移我也習慣了工地的點點滴滴。通過自己的認真努力,我也學到了很多學校里課本上沒有的實踐知識,慢慢感覺自己越來越充實了,但是真的遠遠還不夠,我會繼續努力下去了,永無止境。 我每天經歷著學習和生活,慢慢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一開始會感到沮喪,感覺自己無能,后來經過同學朋友的開導,我也想通了。我們應該不怕犯錯,最怕犯錯而不知錯改錯。從一開始放線時的粗心馬虎,到后來慢慢地養成了放線結束后復查一遍的習慣,也督促自己改掉了放死線不動頭腦的習慣,現在也慢慢學會了舉一反三,統籌大局。我開始慢慢地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會慢慢改掉不好的習慣,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希望可以看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 經歷多了,也就會想多一點,我覺得是時候規劃自己了。我不會驕縱,只想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變的更好。我打算自己先慢慢地放好二次結構線,到明年實習期前可以基本熟悉一次結構和二次結構的流程,希望通過自己接下來幾個月的更加努力能夠在明年的實習結束前獨自一個人做好一棟樓的基礎,獨擋一面的做好基礎和接下來的主體結構。我雖然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但是我不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我會自己好好努力好好為自己的未來拼搏的。我也有自己的初級目標和終極目標的,我希望在中聯世紀的大舞臺上可以從施工放線慢慢坐上項目負責人的位置,我想對自己的夢想一句“加油”。我會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絕不辜負公司對我們的栽培和信任。我們會秉承公司“中規中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理念。 最后祝愿公司在新的一年里業績蒸蒸日上,。同時還祝愿公司各位員工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生活順心。
10
2012年02月見證“平凡的良心”
nbsp; .袁衛兵 近日,天津武清項目部食堂受到了一封來自失主黃洪諾的感謝信,感謝食堂職工張志江將其遺失的錢包原封不動地歸還,字里行間中表達著濃濃的謝意。 11月23日晚,天津武清部食堂張志江師傅在打掃食堂衛生的時候,無意間在一條長凳下發現了一個黑色皮夾,皮夾內裝有一千三百元現金和銀行卡等貴重物品,他大聲喊:“誰掉了皮夾子?”可是沒有一個人回應。他想失主丟失錢夾一定很著急,于是等待失主返回尋找,但一直未果。隨后在食堂門口張貼“招領啟事”。在“招領啟事”張貼的次日,黃洪諾便看到了“招領啟事”,“這不正是自己昨天掉的皮夾子嘛”,隨后找到了張志江。在雙方核對完身份后,張志江將錢包原封不動地交還給了失主黃洪諾。 張志江拾金不昧的行為,感動了黃洪諾,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錢夾還能找回來,更沒有想到是通過“招領啟事”認領的,黃洪諾萬分感激要答謝他,被張師傅拒絕了。張師傅還叮囑黃洪諾:“現在掙錢不容易,都是辛苦錢,以后要把自己的錢包看管好?!彪S后黃洪諾送來了感謝信以表謝意。一張“招領啟事”,一封“感謝信”,在字里行間中傳達的都是濃濃真情。 張志江身處在平凡的崗位,他深知工地上工人的辛苦,他說:“我們項目上的每個人都親如一家”。在他看來舉手之勞的小事見證了他平凡的良心。他的事跡在項目部很快地傳播開了,大家都被感動了,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項目大家庭的溫暖。 身在異鄉工作,工友們就是親人。無論是拾金不昧還是做其它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我們都要向張志江師傅一樣,懷著一顆“良心”對待身邊的每一位親如一家人。